“黨建紅”引領“生態綠”
2023-06-05
2021年1月8日,首鋼長鋼公司成為長治市首家、山西省第二家實現超低排放的長流程鋼鐵企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大幅降低,平均降幅超過65%。近幾年以來,首鋼長鋼先后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山西省環??冃級企業、環境社會責任企業、鋼鐵綠色發展標桿企業等多項榮譽,用實際行動譜寫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首鋼長鋼是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個紅色鋼鐵企業,作為有著深厚紅色底蘊的鋼企,始終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履行紅色老國企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交出了一份“牢記為長鋼謀發展、為職工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的合格答卷。
聚焦“雙碳”國家戰略推動綠色低碳雙控
紅色是血脈傳承,綠色低碳是發展定位。首鋼長鋼圍繞國家“雙碳”戰略,將環保能耗雙控作為一把手工程,既抓重點,也全面鋪開;既運用技術手段,也突出管理手段;既要重點指標,也要綜合結果;既有干部帶頭,也發動群眾。把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新產品開發等融為一體,構建實施了環保、能源、物流等19項信息化、智能化管控系統,被授予“山西省節能制造示范企業”。
——紅色引擎“激活”綠色發展。傳承紅色基因,牢記紅色使命,以國有企業的覺悟和擔當,自覺踐行“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首鋼長鋼提出“綠色低碳是企業的生存紅線,這條紅線守好了,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職工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2019年打出超低排放改造、資源能源循環利用、夯實環保管理基礎系列“組合拳”,在系統節能、高效低耗、環保低碳的綠色生產運行體系已形成,環保管理體系日臻完善,紅色鋼企正向“綠”而生、逐“綠”前行,書寫著“紅色引擎”引領“綠色發展”的瑰麗篇章。
——科技驅動低碳引領。持續在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精細管控、節能降耗,引用技術、綜合利用等三方面著力,在環保管理、技術、節能層面,推動能耗雙控初見成效。
加大廢鋼使用比例,數據顯示多用1噸廢鋼可減少約1.6噸碳排放。從2017年開始,首鋼長鋼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集中開展提高廢鋼配加比例的攻關,每爐鋼水配加廢鋼量由原先的9—10噸增加至25噸左右。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年度對標挖潛16項指標最佳企業評選中,煉鋼生鐵加工成本從61家參評企業中脫穎而出,獲評“年度行業最佳”。
研發實施線材鑄坯直軋技術,實現節能20kgce/t、二氧化碳減排54kg/t。經統計,取消加熱爐,連鑄坯熱送直軋節約高爐煤氣140立方米/噸,減少氧化燒損0.4%,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和減碳效益。該技術于2022年通過了中國鋼研院技術成果評價,在行業內具有示范引領效應,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精細管理,錙銖必究。大力開展錯峰用電迎峰發電攻關,深挖30MW高溫高壓干熄焦發電機組、35MW高溫高壓煤氣發電機組除鹽水供應潛力,大幅提升用水管控“軟實力”,年自發電量8億kwh,自發電月度最高比例達77.79%。優化高爐加料批次、加料順序和加料量,避免高爐爐頂壓力波動導致的煤氣放散和煙塵外溢;強化熱風爐崗位操作水平,根據送風溫度合理調整空燃比,減少煤氣消耗;加強氮氣主要使用區域的管控力度,重點關注布袋除塵系統、噴煤制粉系統的氮氣精準按日、周、月統計消耗,查找不足,不斷改進;高爐及燒結工序能耗分別較去年同期降低21.05、5.05kgce/t;同時將生產工序的環保成本消耗指標分解落實到每一臺環保設施,夯實經濟環保責任,實現減污降碳從文件要求向具體操作管理指標轉變。
黨建紅引領生態綠刷新紅色鋼企顏值
首鋼長鋼黨政與環保專業多方助力,以“444”工作法全面推動各項環保提標項目落實落地。即四真:領導真重視、資金真投入、實施真工程、管理真提升;四到:環保宣傳到一線、項目把關到一線、幫辦服務到一線、減排監管到一線;四最:最高的認識、最強的措施、最硬的責任、最嚴的管理;全要素、多領域、高質量實現黨建引領及環保專業指導與工序管控同頻共振、融合互促。
——產學研深度融合新發展。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口,以項目為依托,緊跟國家新污染物治理推進方向,進行新技術、新產品及新工藝的研發。首鋼長鋼燒結二噁英類污染物減排項目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鋼鐵行業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成為國內首家燒結二噁英示范企業。首鋼長鋼工業熱過程二噁英全過程污染控制技術與應用,榮獲“2022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
——應用先進工藝技術節能降耗增效。超低煙氣排放高效燒結工藝開發與應用、燒結煙氣耦合交叉循環關鍵技術、燒結低氧煙氣循環回用、一罐到底、棒材切分軋制等關鍵技術的實施,實現了工藝減排、降耗、提質的目標,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充分顯現。2022年高效、綠色化小方坯直軋工藝系統集成與應用獲評“鋼鐵行業綠色好技術榮譽”。
——生產過程中的固體廢物全部循環利用。鋼鐵生產線各工序產生的固體廢物按固廢特性全部在企業內部循環利用,其中燒結、煉鐵和煉鋼工序產生的含鐵除塵灰全部返回燒結配料循環利用;煉鋼工序的壓濾泥、氧化鐵皮、磁選渣等返回燒結循環利用;燒結工序的脫硫灰、煉鋼工序的尾渣,以及發電工序的脫硫石膏作為水泥生產原料利用;熔劑工序和煉鋼工序的石灰除塵灰部分返回燒結配料作為熔劑使用,部分作為脫硫劑送至公司發電鍋爐、型鋼加熱爐和干熄焦濕法脫硫系統作為脫硫劑利用。焦化生產過程產生的焦粉返回燒結工序作為固體燃料利用;焦化備煤除塵系統產生的除塵灰就近返回配煤循環利用;焦化其它生產區域配套布袋除塵器產生的除塵灰返至高爐噴煤作為燃料使用。
——工業污水循環利用“零”外排。隨著2019年焦化生產線和鋼鐵生產線工業污水深度處理站的投入使用,工業污水全部循環利用,大大減少了新水用量,噸鋼耗新水量遠低于水利部和山西省發布的標準,被評為“山西省第一批節水型企業”。
——不斷調整完善清潔運輸方式。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的決策部署和生態環境部對長流程鋼鐵企業“綠色運輸、清潔運輸”要求。充分利用長鋼專用鐵路線資源,大力推進“公轉鐵”,降低物流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綜合運輸效率和清潔運輸水平;選購新能源電車代替傳統燃料汽車進行廠內物料短駁倒搬。大宗物料從進廠到落地,零污染、零揚灰,實現了鐵運、集裝箱和新能源汽車運輸的有效銜接。2021年首鋼長鋼專用鐵路線發送品類增加20英尺35噸敞頂集裝箱或散貨(煤、焦炭、水渣)的到發業務資質,通過了國家鐵路集團的審批。
——高效能源綜合利用。采用先進的余熱余壓回收技術,建設有高爐TRT、飽和蒸汽、焦化干熄焦余壓余熱發電機組;以富余煤氣為燃料、建有富余煤氣發電機組和熱電聯產鍋爐;實施高爐沖渣水余熱回收,實現廠區周邊供暖面積達到130萬平方米。
首鋼長鋼高標準推進環保深度治理、廠區園林化改造,把環境保護深度融入企業發展全過程,已將綠色低碳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分,走出一條以綠色工作、綠色生活、綠色生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已經實現的指標不降低,已經達到的水平不后退,已經取得的成績不喪失”標準,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肮趴ぶ?、紅色鑄魂”“漳水之濱、綠色立身”,一幅“紅”與“綠”和諧共融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