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潛心育苗 人才快速成長
2021-11-15
“育匠人”是傳承工匠精神的基礎,工匠精神,匠人為基。廣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傳承者、實踐者、創新者。擁有一支技藝超群,敬業奉獻的技能人才隊伍,是實現首鋼高質量發展的堅強保障。——張功焰
為放大“首鋼工匠”“長鋼工匠”的價值,以傳承絕活絕技、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工匠帶徒”培訓已持續三年。在總結前兩年經驗基礎上,2021年涉及煉鐵、軋鋼、長鋼工程、煉鋼、質量監督站5個單位,8名師傅,32名徒弟的“工匠帶徒”培訓,于近日圓滿收官。
培養計劃整體統籌
擔任師傅的工匠和技術骨干結合各崗位需求及徒弟個人情況,定制整體培訓方案,在明確整體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把總體目標分解為三個階段目標,每月為一個階段,設定月度培養目標,設置6至8個單點培訓內容,每次培訓立足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以實現點滴積累,系統提升。
培訓內容量身定制
圍繞徒弟技能短板、制約技能提升瓶頸提煉相關崗位的關鍵點、問題點、重難點,量身定制授課內容,內容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由碎片到系統,層層遞進。培訓內容與徒弟崗位匹配度較高,八名教師培訓課件共計128個。
課件質量源頭把控
培訓中心成立課件討論小組,對沒接觸過單點的師傅進行一對一服務,講授單點的選題、內容提煉、課件制作。對每一組師徒培訓的單點課件進行斟酌,與師傅們就技術要點、工藝參數、經驗總結、設備故障及應急措施進行溝通、切磋。一次不滿意兩次,兩次不滿意三次,多則改至四五稿,直到滿意為止。
培養徒弟方向明確
為讓徒弟成為本專業領域獨當一面的人才,在徒弟的選擇上煞費苦心,被選中的徒弟,普遍具有專業功底扎實、學習意愿強烈、可塑性強、成長潛力大等特點。王保國的徒弟是2020、2021年的大學生,均是冶金專業,培養方向為值班工長。尹高峰的徒弟籍俊飛,培養方向為熱風爐專業高技能人員。陳虎明的徒弟馬翔,高向軍的徒弟馬鐸,培養方向均為專業技術骨干及技能競賽選手。
工匠帶徒各顯其能
師傅:尹高峰——第二屆“首鋼工匠”“長鋼工匠”
講授環節幽默風趣,課前先拋出一個問題,現場隨機選一名學員回答,其他學員進行補充,教師再傳授“絕招”,培訓內容由碎片到系統,就是讓徒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徒弟:籍俊飛能夠獨立選擇壓漿材質的品種,通過制作合適的工具將泥漿精準壓入需要的部位,有效延長了熱風爐的使用壽命;編制長期休風時的熱風爐操作步驟,有效降低了熱風總管的溫差,極大地保護了管道耐材;本年度9月參加煉鐵廠熱風爐工種技術比武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師傅:王保國——長鋼首席技師,首鋼先進培訓工作者
并非工匠,三年來卻始終踐行“工匠帶徒”培訓工作。本年度徒弟都是大學生,培養方向為高爐值班工長,教學過程中側重于引導,激發學員的求知欲、探索欲。培訓過程中把制作的相關視頻作為授課形式的補充,加深學員對知識點的理解。
徒弟:4名大學生能夠把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更快地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掌握常用原燃料質量好壞的直觀判斷方法,高爐異常爐況的判斷和處理步驟,高爐停水、停電、停風等應急事故的征兆及應急處理措施。
師傅:陳秀江——第四屆“長鋼工匠”、2018年長鋼“爭先之星”,2021年首鋼先進培訓工作者
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革新改造成果做成一個個單點課件,多次利用檢修帶領學員深入設備內部進行“探秘”,還把自己的課件粘貼到作業區看板上,最大限度地進行課件共享。
徒弟:王克楠對噴煤工藝有了深層次理解,提升了設備故障的快速判斷能力,具備組長的能力;安志軍掌握了制粉系統布袋著火及煙氣爐突然滅火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法,具備帶班的能力。
師傅:陳虎明——第二屆“長鋼工匠”、長治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020年首鋼先進培訓工作者、公司級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榜樣
培訓中把電氣類實訓設備搬進課堂,對現場遇到的一些典型問題,從原理剖析,對不同的原因給出不同的處理對策,并向現場延伸,真正讓徒弟們學會、學活一項技能。
徒弟:馬翔、魏杰通過更改程序,解決供油壓力低造成跳閘、液壓站油位顯示不正常的問題;王軍制作了常見故障處理辦法和相關應急預案,定期點檢排查和碳刷更換計劃,確保了主電機的平穩運行。
2021年8月,王軍、馬翔、魏杰參加了首鋼長鋼第十七屆技能競賽,馬翔獲得電氣點檢第一名,王軍獲得維修電工第三名,魏杰獲得維修電工第八名。
2021年10月,王軍參加首鋼集團電氣點檢員競賽,獲得第八名。
師傅:高向軍——第三屆“長鋼工匠”
采用現場講解 模擬操作的方式,培訓內容側重現場生產故障,現場帶領徒弟快速查找問題根源并進行要點分析。
徒弟:程波對18螺三切分工藝K3崩槽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對孔型及壓下量進行有效改進,大幅度減少了孔型打槽情況的發生;馬鐸通過數據分析,總結出一套提高負差穩定率的高效操作辦法,使負差穩定率提高10%。
師傅:牛旭紅——第一屆“首鋼工匠”“長鋼工匠”,創新工作室標桿
以“國家級牛旭紅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依托,培訓采用以項目為中心,先體驗后教學的培訓模式,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訓練。開展實操教學,進行一對一指導,組織討論交流,調動了徒弟掌握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徒弟:煤氣柜電動閥門出現手動功能失效故障,徒弟應用所學知識,快速獨立完成了故障排除;7號連鑄機振動平臺電纜燒損搶修過程中,參戰徒弟個個清楚事故處理的流程、方法和重點,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了生產,團隊作戰能力明顯提升。在剛剛結束的首鋼集團維修電工職業技能大賽上,段棟棟名列第十。
師傅:賈鵬崗——第一屆“長鋼工匠”
現場采用事故案例講解的方式,高度還原事故現場,分析原因、討論措施,激發徒弟們的學習興趣。
徒弟:李洋結合培訓內容,對水口使用、更換進行檢查,并對需要更換的水口進行清理,完全勝任水口更換作業, 8、9月份甲班水口操作實現零事故;張熠奇和王瑞皓作為新職工,在對中間包對中,結晶器的檢查,保護渣的加入,套管更換等嚴控細節、標準操作,成為連鑄作業區關鍵崗位的新生骨干力量。
師傅:孫倩——第一屆“長鋼工匠”
側重培養學員提升標準化操作的能力。培訓中采用聽 看 練三步曲,從原理上聽明白,看師傅示范操作,徒弟實踐操作,師傅指導和糾偏。
徒弟:崔曉霞針對全鐵含量的測定,掌握了其中的分析原理及操作要領,對每一步的標準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操作中更加注重細節及規范化;張潔通過系統學習,化驗結果比以前穩定了,復查頻次減少,工作效率提高。
“工匠帶徒”,
傳授的不僅是技能、經驗,
更是一種職業精神、工匠精神。
人才強,企業強!